吉林東北大米的灌溉排澇工藝
吉林東北大米的灌溉排澇工藝說明,水是種植水稻的首要條件,沒有了水,稻田輕則減產,重則顆粒無收;如果遇到洪澇災害,一年的辛苦也會白搭。因此,新晃稻區人民對灌溉排澇工作非常重視。
水車是稻田重要的汲水工具。民國時期,新晃稻區的河渠沿岸,擺滿了眾多的水車,它們日夜轉動,把河水提到岸上的稻田中,從耕田栽秧到稻谷成熟前夕,必須保障水車的正常轉動,以滿足水稻的生長需求。如果某一個水車發生了故障,共有的那些農戶就得集中起來一起修理好。
而那些高坎田,就得使用戽斗,戽斗是一種木制篾箍橢圓形狀的農具,兩頭連著繩子,使用時,兩人各抓一頭,配合用力,把低處的水灌進戽斗,提到高處的稻田,這種農活非常辛苦,往往灌滿幾分的水田,人已累得腰酸背痛。
稻谷生長期也是降雨密集的季節,容易發生洪澇災害,因此稻農們都提前疏浚好排洪溝,避免洪災來臨時措手不及,一旦出現險情,立即把水排往他處。但如果發生特大災情,稻農們只能看著水稻被淹,望水興嘆了。